《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主体地位 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化的经营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 ①能够鼓励人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以造福于人民 ②确认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能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和全民同步富裕的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 A.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D.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所有收入 4.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③它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取得收入的分配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5年08月13日湖北省出台《关于深化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启动该省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该方案规定国企高管应根据经营业绩获得适当的薪酬,标志着国企负责人薪酬及职务待遇管理进入务实阶段。 《关于深化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实施有利于( ) ①促进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②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完善分配体制机制,规范分配秩序 A.①③ B. ①④ C.③④ D. ②④ 6.从一个水龙头打水,有人用大桶,有人用小桶。无论让谁先打,全部打完水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水龙头的流速是一样的。但就效率而言,先让用小桶的人打水会缩短所有人打水的总时间,一定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打水的任务,体现了“短作业优先法”。这说明( ) ①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②合理的公平表现为相对平等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④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2016·洛阳期中]目前,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于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和信托、基金和保险等。这种经济现象说明,在我国( ) 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②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 ③经济建设资金充足 ④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且风险不断降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遵义联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 ①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②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 ③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终奖金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法律明确规定,科研单位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科技成果收益留归科研单位,同时,保障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合理收益。上述规定( ) ①体现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观念 ②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供了法制保障 ③完善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保证了科研人员的收入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6·荆州质检]在电影市场,不同劳动者得到的收入属于不同的分配方式,如制作特效特技等支付的费用、片方投入巨额资金获得的收益、演职人员拍摄过程中的一般性劳动得到的收入、电影公司管理人员因对物资的调配和对演员的分工进行管理而得到收益等。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 )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D.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11.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在股市处于牛市期,王先生炒股,从100万元本金炒到了200多万元。王先生炒股所得( ) ①属于按劳分配 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属于福利性分配 ④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6·豫晋冀三省质检]下表为某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税后收入。(单位:元) 由上表我们可以推导出( ) ①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②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个人收入 ③该工程师劳动收入增加,非劳动收入减少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6·绵阳一诊]2015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得益于( ) 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工资性收入增长 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政策转移性收入增长 ③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财产性收入增长 ④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经营性收入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6·黄石调研]基尼系数是用来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实际数值介于0~1之间,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下表显示从2009年至2014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六连降,下列措施有利于基尼系数继续下降的是( )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基尼系数 0.490 0.481 0.477 0.474 0.473 0.469 ①大力推行养老金并轨新举措 ②继续保持GDP平稳增长 ③严格控制CPI增长幅度 ④推出房地产税、遗产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6·北京海淀期中]“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①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通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清除收入分配差距 ③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 ④通过实施政府定价政策,稳定物价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6·临沂质检]2015年地方收入分配改革加速推进,各省份先后出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意见。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 ) ①旨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有助于促使企业走出经营管理的“低成本陷阱” 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2016·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下列措施中,能够有效解决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是(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健全以税收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6·江西丰城中学月考]从2015年9月1日起湖北省调整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将原来的1300元、1020元、900元3档调整为1550元、1320元、1225元、1100元4档,平均增长21%。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 ) 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规范企业在工资分配中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④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6·泰安期中]“短作业优先法”是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变例。某银行网点根据客户业务办理时间的不同,在各作业窗口间调配,缩短了所有人办理业务的总等待时间,一定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业务办理。这说明( ) ①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②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④合理的公平表现为相对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2016·遵义联考]有人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分好蛋糕促和谐”。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理解,此观点( ) ①指出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 ②看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没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④认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16·德州期中](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收入与分配关系国计民生。坚持共享发展,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15年10月19日上午,国新办就201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材料二 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今年以来,不少人的工资单发生了变化,多数央企高管的工资缩水了,部分央企全员降薪了,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开始调整了,330多万乡村教师也将迎来“最无争议的涨薪”。一张小小工资单,见证着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也折射着中国经济和民生改革的重点和路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2.2016·洛阳期中](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绝对量 同比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931 7.6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15699 6.7 农村居民 5554 8.3 按收入 来源分 工资性收入 6308 9.0 经营净收入 1848 6.4 财产净收入 882 9.7 转移净收入 1892 11.4 材料二 《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提高农民消费预期。 材料三 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居民收入“做大蛋糕”后,更需要“分好蛋糕”。 (1)试概括图表中的信息,并揭示图表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有人认为,“分好蛋糕”就是要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请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解析:决定按劳分配的客观条件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选C项。答案:C 2.答案 A 3.解析:本题容易误选D项。即使在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所有收入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所得,因为职工既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了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记忆和分析能力。公有制企业可以采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故①不选;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故②不选。③强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④强调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故选③④。答案为D项。答案:D 5.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 A解析 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于房地产、银行理财等,这些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正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多元化,说明我国居民财产配置多元化,②正确;个人收入增加并不能说明国家经济建设资金充足,③排除;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④排除。 8.答案 B解析 除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之外,其他的收入都属于非劳动收入,①②当选;③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④属于按劳分配,排除。 9.答案 A解析 保障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合理收益,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体现,有利于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劳动积极性,①正确;此次法律修改也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供了法制保障,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配制度,而不是基本经济制度,③排除;此举有利于保障科研人员的合理收益,但并不能保证科研人员收入不断提高,④排除。 10.答案 D解析 此题考查生产要素中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分配方式,属于难度比较小的,分清几种分配方式,可知D当选。 11.答案 D解析 王先生炒股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②④符合题意;王先生炒股所得,并没有涉及按劳分配、福利性分配,①③排除;故选D。 12.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该工程师的奖金和股份分红减少,说明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影响其个人收入,②正确;专利和其他投资收入,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④正确;科技人员的收入来源很多,不能说只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①错误;由图可知,该工程师的劳动收入减少,非劳动收入增加,③错误。 13.答案 A解析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可能是由于就业规模扩大,工资性收入增加,①正确;也可能是因为国家提高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加,②正确;农产品价格走高,导致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增加,③错误;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导致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④错误。 14.答案 B解析 推行养老金并轨,推行遗产税等财税体制改革,是国家通过再分配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体现,有利于缩小基尼系数,①④正确;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缩小,②排除;严控物价,并不能保证收入增加和收入差距缩小,③排除。 15.答案 B解析 要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①③正确;收入差距可缩小,不可清除,②错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大部分商品都是由市场定价的,④错误。 16.答案 C解析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将促使企业转型升级,走出“低成本陷阱”,②正确;也有利于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④正确;此举是提供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不是再分配,①③排除。 17.答案 B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在初次分配中,资方分配过多,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过小,因此要不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漫画寓意。 18.答案 B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同时,可以完善分配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题干没有强调公有制企业分配的意思,②不选;④与题干逻辑不对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是为了提高企业用工成本。 19.答案 A解析 某银行网点通过人员间的调配,缩短了所有人办理业务的总等待时间,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业务办理,这说明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①正确;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0.答案 B解析 “不患寡而患不均”“分好蛋糕促和谐”,看到了公平对提高效率的重要性,②正确;但没有看到效率对公平的促进作用,③正确;题中观点没有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性,也没有强调再分配的重要性,①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答案 (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有利于促进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提高居民理财观念变化;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答出其一点即可)②居民收入提高,有利于促进更多的资本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③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而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④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⑤居民收入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共享发展。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2.答案 (1)①信息:2015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不仅快于城镇,还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收入来源看,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形式多样,其中,转移净收入增速最快。②联系: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 (2)观点不正确。①“分好蛋糕”就是在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②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着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⑤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