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卷 考生须知: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和姓名。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2.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A.十三部刺史 B.御史大夫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 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A.唐代门下省 B.宋代枢密院 C.元代中书省 D.清代军机处 4.图1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 5.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等词或词组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A.“井渠法” B.郑国渠 C.都江堰 D.高转筒车 6.龙泉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素有“世界青瓷看龙泉”之誉,建国后周恩来特批“首先恢复龙泉窑的生产”。其窑址在今 A.河北省境内 B.陕西省境内 C.江西省境内 D.浙江省境内 7.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 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C.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D.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9.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 A.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 B.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 C.组织领导义军,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 D.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 10.图2中,黑色线框部分①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 B.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 D.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 11.“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图3是《申报》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太原会战 C.八一三事变 D.淞沪会战 13.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14.“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B.推动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的诞生 C.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15.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1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 A.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17.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8.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该方案的提出 ①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期,对于这一阶段外交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 B.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超越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限制 D.结伴外交使中国外交更灵活 21.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 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 22.图4是建国后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A.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程度 B.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 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D.是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23.“58年运动脱轨后最后明确下来的东西,就是“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直至80年代,它在亿万农民中完好的发挥着作用。”率先取消“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的是在 A.安徽凤阳 B.四川广汉 C.广东深圳 D.辽宁大连 24.《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A.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B.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 C.报纸上出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D.搭乘地铁出行成为现实 25.梭伦改革在经济上推行“解负令”,该举措有利于 A.贵族 B.奴隶 C.平民 D.外邦人 26.“不会有人同意水手或者建筑师或者音乐师或者其他人通过抓阄方式成为城邦的首领。”苏格拉底批判抽签选举是因为抽签选举 A.促使贵族再度垄断权力 B.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使得妇女能够参与政事 D.破坏了雅典公民参与政事的积极性 2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掺杂一些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28.《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中在描述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表述。“进口的国王”是指 A.查理一世 B.詹姆斯二世 C.威廉三世 D.查理二世 29.2016年4月 21日迎来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寿辰,她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下列有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权利说法错误的是 A.女王“统而不治” B.世袭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 C.王权受法律限制 D.拥有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30.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A.《莱茵报》的核心文章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31.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32.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该讲话 A.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便利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 C.有助于欧洲稳定与发展 D.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3.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服曼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接受马歇尔计划 C.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34.因西欧国家纷纷减持美元,2002年美元在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占比由2001年的71.4%下降到67%,西欧国家减持美元是因为 A.美欧关系彻底恶化 B.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用 C.美国霸权不得人心 D.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5.1992年,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以下是对该会议的报道,其中正确的是 A.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B.正式接纳中国作为其新成员 C.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D.铁托、尼赫鲁是主要推动者 二、主观题(36题10分,37题10分,38题10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卷规定区域作答) 36.(10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直接影响到了政局稳定。 下表反映了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 西周 秦 元 血缘、先代贵族、功臣 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中央节制地方 A: B: (1)请按示例填写说明元朝(分) ——摘录于弗格森和麦克·亨利《美国政体》 (2)依据材料概括联邦政府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州政治平等权在国会代表分配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指出联邦制的意义。(6分) 37.(10分)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注: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概述该原则提出与完善的过程? (5分) 材料二 中俄关系成熟而稳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年前,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前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涵。……中俄关系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 ——摘自2016年6月28日人民网文章《普京“旋风式”访华观察:中俄联合声明18次提“支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关系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5分) 38.(10分)“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是现代经济典型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6分) 材料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材料所述“决定”的历史影响。(4分) 201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C A D B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C A C B D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A C B D C D C 31 32 33 34 35 A A D B C 二、主观题(36题10分,37题10分,38题10分,共,30分) 36.(10分)(1)A处郡县制,B处行省制度(2分)。表现:①重大民政事务须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②不得更改赋税制度与调动军队;③定期朝觐皇帝,向皇帝负责;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加以控制(2分,答对2点给满分)。 (2)权力:①与外国签订条约与协定,②征收进出口税,③设立军队,④发行货币等(2分)。代表分配: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2分)。意义:①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全国性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②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2分)。 37.(10分)(1)背景:①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周边国家对中国 “一边倒”战略存有疑虑;③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分,答对2点给满分)。过程:1953年12月中印会谈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发表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亚非会议进一步完善(3分)。 (2)特点:①战略协作伙伴;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2分)(或答“中俄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也可得2分)。评价:①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②推动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③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3分)。 38.(10分)(1)变化: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②小农经济受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③近代交通运输业出现(2分,答对2点给满分)。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原料掠夺)(2分)。影响:①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②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成长提供条件(2分)。 (2)标志:1992年,中共十四大(2分,时间会议必须准确)。影响:①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原则具体化(2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图1
热门下载
精品专题more